很多朋友对于泌尿科哪个医院最好和全国泌尿外科综合实力最强科室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排名:2009年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泌尿外科暨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连续在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位列首位。
组建:1946年,谢元甫、吴阶平在北大医院创建了新中国首个独立的泌尿外科专业。
配置:泌尿外科共有四个病房,共有57名医生,146张床位。
科研成就:2003年以来,获得各级科研基金项目272项,总金额12705.2万元;发表论文1922篇,其中SCI论文454篇;获得各级成果77项,国家科技成果完成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3项,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4项,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奖9项,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7项,华夏医学科技奖4项,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4项,中国医院协会科技创新奖1项,获得国家专利92项。
北大医院泌尿外科候诊区。新京报记者李木易摄
疫情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泌尿外科暨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门诊的走廊上依旧人头攒动。作为新中国泌尿外科的发源地,这里不仅是全国泌尿外科综合实力最强的科室,也是泌尿外科临床科研的“领头羊”,引领中国泌尿外科手术进入全面微创时代。“我们推动了新中国泌尿外科的发展,用郭老(郭应禄院士)的话说,我国一线城市医学中心的泌尿外科就是世界最先进的水平。”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周利群的言语中充满了自信。
创立76年,北大医院泌尿外科创下很多个“第一”,“患者的需求”始终是他们不断领先与前进的动力。几代学科带头人更是不遗余力地推动人才培养,助力我国泌尿外科的快速发展。
“我们所做的,都是老百姓需要的”
1946年,谢元甫教授、吴阶平院士在北大医院外科开设3张泌尿外科病床,建成泌尿外科专业。如今,北大医院泌尿外科的病床数量已经达到140余张,拥有近60名泌尿外科医生。
“我们所做的,都是老百姓需要的。祖国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北大医院泌尿外科党支部书记张凯表示,在吴阶平院士、郭应禄院士等老一辈泌尿外科人的引领下,北大医院泌尿外科坚持以临床患者的需求为导向,探索、引进最前沿的技术。
20世纪50年代,我国结核病患者多,被诊断出双侧肾结核的病人在当时相当于被判为死刑。然而,吴阶平院士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许多被诊断为双侧肾结核的患者,其实只有一个肾是结核,另一个肾脏是因为结核病所导致的肾积水,是有办法可以治疗的。“肾结核对侧肾积水”的重大发现,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也在国内外引起轰动,让吴阶平在当时的国际学术界有了一席之地。
面对临床大量的慢性肾炎患者,吴阶平与学生郭应禄开始探索肾移植。1960年1月,北大医院泌尿外科完成中国首例尸体肾移植。由于当时医学水平有限,移植肾因免疫排斥仅在患者体内存活一个多月。此后一段时间里,全国各地泌尿外科医生都在探索肾移植,移植肾存活率却难以提高。
1978年,受原卫生部委托,郭应禄、薛兆英等5人赴加拿大考察肾移植,回国后撰写出国内第一部《肾移植》专著,详细介绍了加拿大先进的肾移植手术流程、规范、操作细节等,免费送给同行学习。在北大医院泌尿外科的推动下,中国肾移植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走向规范和成熟。
1997年,北大医院泌尿外科成立肾移植病房,这里一度成为泌尿外科最繁忙的地方,全国各地医生都来进修。随着临床经验越来越丰富,长期存活的肾移植病人越来越多。
推动冲击波体外碎石机高度国产化
作为国内顶级的泌尿外科平台,北大医院泌尿外科成为国外最先进技术和器械落地中国的前沿阵地。
以尿路结石的治疗为例,以前哪怕很小一颗肾结石,也需要开刀手术。“郭老自己就挨过一刀(20世纪60年代),为取出一粒花生米大小的结石,腰部留下了一道疤。”北大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何志嵩说。
1981年,在美国泌尿外科年会上,郭应禄看到一条豆腐块大小的会议摘要——体外冲击波碎石,这个技术当时被称为肾结石治疗的革命。回国后,郭应禄与老师吴阶平汇报后,决定边努力申请经费购买进口机器,边自主研发国产碎石机。因为只有国产化,才能降低治疗成本。
1982年,北京大学泌尿外科与中科院声学所正式启动碎石机研发项目,仅凭一本临床小册子及册子上的碎石机照片,连真实的碎石机都没有见过的一行人,开始国内第一台冲击波体外碎石机的研制。1984年,第一台样机开始用于人体试验,完成6例肾结石患者的治疗,全部成功碎石。不过,郭应禄认为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这台碎石机并没有立即推广使用。
研发医疗设备需要漫长的时间,临床患者的需求却迫在眉睫。在自主研发碎石机的同时,北大医院泌尿外科一直在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的德国厂商沟通,并向国家申请资金,最终于1987年成功购买了中国第一台进口碎石机。机器开动后一度满负荷运转,仅9个月病例数就达到1700例,并在第二年突破3000例,连周边几家医院的泌尿外科病房也都被借用。
而北大泌尿外科研制的首台国产碎石样机,也为碎石机的国产化奠定了基础。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相继投入研制工作,并在1985年生产出了可供临床使用的碎石机。几年后,国内生产碎石机的单位多达10余家,临床使用的碎石机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
北大医院泌尿外科李学松教授使用国产手术机器人开展上尿路修复手术。北大医院供图
追赶潮流的“弄潮儿”,引领学科发展
在何志嵩的眼中,泌尿外科的奠基人吴阶平院士、郭应禄院士都是追赶潮流的“弄潮儿”。科室先后引进体外冲击波碎石机、膀胱尿道镜、输尿管镜、经皮肾镜、腹腔镜等先进器械,让绝大多数的泌尿系统疾病不再需要进行开放手术,中国的泌尿外科全面进入了微创时代。
总被老一辈推着“赶时髦”的年轻医生,也敢于尝试新事物、新技术,冲在医学潮流最前沿。
2020年8月,由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副主任李学松主刀,为两位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成功实施国内首组国产手术机器人上尿路修复手术,作为国产机器人手术的先行者,北大医院泌尿外科极大地推动了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发展。一年后,李学松又率领上尿路修复团队,为一位来自内蒙古的患者施行一台超高难度的手术——世界首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完全体内重建回肠代双侧输尿管联合膀胱扩大术,整个手术历时5小时26分,因采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手术出血量少,创伤也相对较小。辗转多地求医未果的尚大姐,终于可以摆脱引流管、引流袋的困扰,轻松自在地体验新生活。
2021年7月,北大医院泌尿外科张凯团队采用“无血”铥激光技术,帮助七旬的张大爷精准剜除近半斤重的巨大前列腺。术后3个月,张大爷再次来到门诊,笑着对张凯说:“向您报告,我现在撒尿就像我年轻的时候一样!”
2022年4月,北大医院泌尿肿瘤MDT团队服务疑难患者破千例。团队在何志嵩领导下,依托医院强大的综合实力,以泌尿外科专家为主导,联合放射治疗科、肿瘤化疗科、医学影像科、核医学科及泌尿病理专业、骨肿瘤专业等多学科专家,荟萃集体智慧,针对疑难病例、复杂病例以及中晚期泌尿肿瘤患者进行综合评估诊断,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及全程管理,成立两年即荣登“中国泌尿肿瘤百强榜”且位列华北和东北区域第一位。
加强人才培养,先进技术绝不“私藏”
从无到有,从落后到紧跟世界“潮流”,中国泌尿外科的发展,离不开北大医院泌尿外科多位学科带头人在人才培养上的探索与实践。张凯认为,这么多年来北大医院泌尿外科能一直排名全国第一,不仅是底子好,学科带头人总能抓住时代的脉搏外,另一个关键点就是重视人才培养。
吴阶平院士从协和带来的每周两次大巡诊(查房)传统,延续至今。大巡诊是科里的“大日子”,当天科里的医护人员全部到场,浩浩荡荡走到每个病人床边的场面十分壮观。这样的大巡诊也是年轻医生的一次“大考”,因为查房时与患者相关的疾病细节都会被问到,年轻医生们经常被问得浑身冒冷汗。
“那个年代,老师们都很严厉,直接就能把人骂哭了,不过我们真的挺优秀,没给老师们太多机会批评我们。”张凯自信地直言,只有学习最好的才能进入北大医院泌尿外科。“上班第一天,老大夫提醒我,在泌尿外科,上级医生会认为你什么都会,如果你说不会,就说明不属于这里。”张凯坦言,刚来这儿时自己压力很大,第一天上班就被要求出门诊给病人看病,带着忐忑的心情过去后,却发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除培养科室里的后辈,北大医院泌尿外科也承担起全国泌尿外科医生培养的重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北大医院泌尿外科就面向全国招收进修医生进行长期培训。20世纪80年代开始面向全国举办医师短期集中培训。1995年,郭应禄院士创办北京医科大学泌尿外科培训中心(后更名为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医师培训学院),并于1997年发起“泌尿外科将才工程”,为全国培养专业骨干。
已经是北大医院泌尿外科-男科核心骨干的张志超大夫曾在培训后感慨,第一次与泌尿外科最顶尖的专家们零距离接触后,才发现自己对泌尿外科领域里许多新知识和新技术了解并不透彻,在有些方面甚至很无知。正是因为发现自身存在的差距,才促使自己重新定位。
2001年,郭应禄又启动“将才工程”,重点对科主任级专家骨干进行培训,包括“博士生导师培训班”、“热点话题高端论坛”、“境外培训”等,目的是打造战略科学家和拔尖人才队伍,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领军人物。周利群感慨,2000年之后是我国泌尿外科发展最快的时期,“我们用20年时间,把我国泌尿外科水平极大地向前推动了一步。”
在带动中心城市泌尿外科建设、发展的同时,北大医院泌尿外科也不忘帮扶基层及边远地区的医疗机构发展。自2015年开始的组团式援藏的6年时间里,他们在西藏实现了一系列“零的突破”,以前需要转往内地的泌尿系统复杂疾病,现在真正实现了“大病不出藏”。“这不是输血,而是造血,真的很了不起,现在西藏泌尿外科已经被我们带出来了,基本不需要我们去。”何志嵩颇为自豪地说。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医生郝瀚在门诊为患者问诊,他也是科室里第一个援藏医生。新京报记者李木易摄
“科研、临床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
除临床技术上做到全国第一,北大医院泌尿外科在科研上也一直奔跑在最前线。
“临床医生应是临床科研两条腿走路,不能瘸一条腿。我们非常重视科研,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周利群表示,作为全国泌尿外科专科排名第一的科室,既要重视外科手术技术的引领,服务于患者,在科研上也必须要领先,紧密结合临床实际,提升学术水平。
1964年,北大医院成立我国首个泌尿外科研究室,1978年又成立北京医学院泌尿外科研究所(现更名为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北大医院老一辈泌尿外科人强调,科研要与临床紧密结合,医生要充分利用病例资源,这是做科研最重要的原材料。在科研为临床服务的思路下,研究所一直在进行与病种相关联的科研。肾上腺肿瘤的研究、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发病率研究、饮食营养与尿石症的关系、尿路结石的结晶特点等系列开拓性研究,都是围绕着临床需求而展开。
“我们不强迫大家做科研,但非常鼓励。”周利群表示,在科里,年轻医生可以脱产做科研,工资奖金照发;如果没有科研基金,科室里先给,让医生先做着。遵照着前辈的教导,科室开展的研究,都是紧抓老百姓需求、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临床型科研。比如前列腺增生,由于病人起夜次数非常多,医生们就研究什么药可以减少起夜次数;前列腺癌越来越成为威胁我国老年男性健康的疾病,医生们参与到了各种新药的临床研究中;还有如国产机器人研发这样的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临床研究。
2021年3月,周利群、李学松团队与企业合作,顺利完成首组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肾盂成形术的前瞻性单臂队列研究,并在国际泌尿外科协会官方期刊《BJUInternational》在线发表。
“科室正在做的国产机器人研究非常有特色,手术机器人是被国外垄断的高科技领域,我们现在就在参与国产机器人的研发,不但使用机器人做手术,还可以远程做手术。”周利群说。今年4月,北大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借助国产内窥镜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了全球首次跨运营商、跨网域“5G+固网专线”多点协同远程临床实时交互教学手术。
医生们总是在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诊疗技术,追赶“时髦”,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医疗。何志嵩强调,医生不但要追求技术上的最好,做人更要厚道,要意识到肩膀上担负的责任。诚如院训提到的“厚德尚道,水准原点”,又诚如郭应禄院士提到的,要对患者极端负责和对生命无比珍视,因为他们是以生命相托。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